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学位点 >> 正文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位点概况

时间:2022-06-16     编辑:王亚青 预审:李娟 终审:李娟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物理电子学、近代物理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及相关技术的综合交叉学科,主要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内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紧密结合安徽省在电子信息和集成电路的布局,密切对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面服务安徽省智慧城市建设和新兴产业布局,立足我校学科发展特色,始终坚持理工融合、学科交叉的发展理念,面向科技前沿和产业需求,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水平,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紧紧围绕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学(含有机电子学、生物电子学)和电路与系统三个研究方向,结合学校物理学学科优势,融合信息与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以平台建设、师资建设、科学研究为载体,稳打稳扎,期望早日建设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一流学科。

本学科是我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本科专业重要支撑学科,与物理学深度交叉融合。安徽师范大学自1993年开始招收电子信息工程本科生,近30年办学过程中贯彻厚基础、重应用、理工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经过多年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建成了优势明显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在研究生培养方面,2012年起招收无线电物理硕士研究生,2012年获批物联网工程硕士点,2019年在物理学一级学科下增设物理信息与智能系统二级学科博士点,2019年获批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点,2021年获批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本学科已培养了大量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形成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等多个二级学科方向。

目前本学科已形成一支水平较高的学术队伍,研究人员30多人,其中教授12人,博导8人。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专项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省部级以上项目40余项,横向合作项目20余项;发表重要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 SCIEI检索论文近50篇,专利授权50余项。

本学科于202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为: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

序号

方向名称

简介(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硕导

核心课程

1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

主要在毫米波与太赫兹技术、现代通信网络、微波成像等领域开展工作。包括:毫米波技术在通信、成像及5G/6G材料测量等领域的应用;5G/6G终端直通通信的毫米波传输特性和数据安全;5G/6G网络性能提升方法;微波成像与图像处理在遥感领域的应用。

刘小明(博导)

丁绪星(博导)

张爱清(博导)

王再见(博导)

冯友宏(博导)

王桂丽

 

 

叶新荣

高等工程数学

高等电磁场理论

射频与微波电路

现代移动通信

物联网核心技术

现代信号处理

2

物理电子学(080901

主要在量子电子学、固体电子学、激光等离子体、自旋电子学和生物电子学等领域开展工作。包括:半导体及金属微纳材料载流子动力学,新型光电器件的设计与开发,有机电子学与分子电子学中的物理机制;微纳电子技术及其应用;激光等离子体电子特性;微波及毫米波频段电子自旋共振技术及其应用;神经网络的生物电子特性。

(博导)张季谦(博导)

许新胜(博导)

朱光来(博导)

黄守芳

高等工程数学

高等电磁场理论

科学计算方法概论

高等固体物理

现代信号处理

光电子学基础

3

电路与系统(080902

主要在电路与系统设计、机器人技术和先进控制系统、智能微电网等领域开展工作。包括:光电探测系统的设计开发;机器人控制理论与应用,先进制造与物流智能化;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锂电池特性研究;利用先进控制技术研究微电网及工业网络性能。

张持健

 

朱向冰

方明星

卢自宝

 

陈卫松

曲立国

何国栋

汪慧兰

高等工程数学

现代电路理论

机器学习理论及应用

现代信号处理

智能控制原理及应用

现代控制理论



地址:花津校区-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0   电话:0553--3869894

Copyright © 2021 js33333金沙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